今天,跟大家分享的是我院急診科的一位老師——宋義林, 一個身高不足1.6m的從事急救一線工作的小姑娘,她身上卻蘊藏著大大的能量。
初識宋老師的時候還是2019年9月份。當時剛入職醫院沒多久,內部輪轉到急診科,到科室之后一直跟著這位老師,耳濡目染的跟她學到了非常多的專業知識和緊急情況的處理經驗。經過這么長時間的相處,我對它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:她雖然身材嬌小,但是在工作干起活來卻毫不遜色。跟著她,學到了很多的理論之外的經驗,如科室各班次的工作流程,急危重癥患者的接診流程,呼吸機的使用等。
她每次都是吃一些不帶湯的飯菜,有一次我實在忍不住心中的疑惑,就問到:"您為什么不吃湯面條,米線呢?每次都是炒米、熱干面呢?"而她卻笑著說:"我喜歡吃不帶湯的飯",這句話就更增加了我的疑惑,誰會特別喜歡這種完全沒有配湯的飯呢?時至今日,我才明白,她之所以那樣做,是因為點了一份面條或者米線,可能沒等吃兩口就出診了,出診回來,飯菜都已經坨成了一團。
此外,由于我們工作性質的特殊,回老家看望親人的愿望也只有在節假日的時候才能夠實現。2019年春節,本是回家團圓的日子,一場無硝煙的戰爭來襲,新冠肺炎疫情爆發,仿佛一夜之間,整個世界都發生了改變,往日熱鬧的地方也變得寂靜。醫院緊急通知,所有人員回鄭待崗,科室也接到通知需要將急診病房改造成臨時隔離病房,急診科全體人員團結一心,在一天時間內改造完成,當然,這位老師也是其中一份子。
接下來的日子,這位老師先后參加了隔離病房、發熱門診、機場篩查、全民核酸檢測和疑似病例的轉運,真的很佩服她,一個嬌小的身軀,穿上防護服可以連續工作十來個小時。
依稀記得,去年7.20的時候,由于鄭州特大暴雨導致電梯無法正常使用,這種狀況給院前急救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,很近的距離都需要飄洋過海,更有甚者是帶著搶救的所有物品爬到二十層以上的樓層。她,一個身高不足1.6m的小姑娘,竟然背著急救包咬著牙沖上了二十五層,上樓的速度同男同胞比起來也毫不遜色,事后她回想起來,自己都有點感覺不敢相信。
我問過她,是什么支撐她爬到那么高的樓層?她說,當時她什么也沒想,一心只想趕到目的地,因為她知道,那里有人需要她。
前排中間為宋義林
小小的身軀,卻蘊藏著無限大的能量,讓我無比佩服,我在心中暗暗的給自己加油鼓勁,把宋義林老師作為自己的榜樣,不斷學習、不斷自我提升。自己以后也會像她一樣,為了患者的健康,全力以赴,在這個崗位上發揮自己最大的能量!
(供稿: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 王靜靜 )
鄭州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  Copyright ? 2005-2020 zzemss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郵編:450047  信箱:zhengzhou120@126.com   備案號:豫ICP備11010920號-1  投訴建議
技術支持:河南維康軟件有限公司   技術支持電話:0371-66855655  豫公網安備 41010702002377號